13920047120

Media attention

媒体关注

农业的方向在转型一一记嘉兴市平湖农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1-06-17

我认为,不论何种投资形式,其“目标管理”无非有两种选择:

一是扩张产出规模为主,

二是提升产出质量为主。

前者追求的是经济的水平扩张,以资金和劳动要素投入为主;后者追求的是经济的垂直扩张,以技术、管理和制度要素投入为主。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提升产出质量应是我国大多数投资主体的目标选择,平湖农业开发区的投资目标则是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二者兼而为之,成为江南”鱼米之乡“改造传统农业的标本之一。

图一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

平湖农业开发区所在的广陈镇,其优势有三:

一是区位结合部边际效应凸现。

该镇位于平湖市东北部,北接上海市,与金山区廊下镇接壤,镇域面积55.84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5万人。

二是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广陈是千年古镇,据史载发源于唐朝咸通三年,宋元时期番舶林立、商贾云集、贸易兴隆。基于农业文明的历史文化,是农业经济的先天之本;

三是原生态保护良好。

广陈作为生态绿镇,是平湖唯一备用水源地,因此,发展农业具有独天优势,终成平湖市最早发展现代农业的乡镇之一、省级推广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所在地之一。农开区的无公害蔬菜、瓜果等都已具备相当规模,“金平湖”无公害大米、平湖西瓜也已遐迩闻名。

近年来,该镇不负众望,先后获得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卫生镇、小城镇环境整治省级样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浙江省园林镇等荣誉,上述殊荣与集约农业发展互为因果。

图二,2021年3月18日广陈区镇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与招商推介活动。

“物质世界的背后存在一个理念的实体世界。”一一柏拉图

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天下。平湖广陈以规模经济的理念、工业化的模式、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路,跳出农业兴农,立足农村务农。

2017年,平湖市在广陈镇成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实行区镇合一,以建设“农业硅谷、农创高地”为目标,成功列入部省合作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并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等创建之列。

自开发建设以来,启动了共建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农业合作示范区,先后引进美国、荷兰、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先进的新型农业产业合作项目,旨在打造长三角农业对外开发合作标杆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三农”为中心内涵的乡村振兴战略,既为农业园区发展坚定了信念,又为园区未来指明了方向。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代表市委提出的要大力推广“三位一体”新仓经验+农业创新综合体“广陈经验”,为全市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明确了目标。为了将示范地落实到位,嘉市政府毛宏芳市长要求各乡镇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发展平台。

根据市委市府要求,平湖广陈镇针对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大而不强,发展态势断平湖之后的现状,通过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为平湖开创了”产业兴、农民富、生态优“的新局面。其作用关系是:现代农业的特征决定了空间布局的特殊性、产业功能的多样性、经营方式的集约性与开放性。广陈的创新点在于:

其一,农业发展走出了新路子。

制约传统农业发展的是理念、技术和模式的传统性,不从三者转型入手,农业无未来。平湖农开区的建设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

一是实现了一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园区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开区平台升级;

二是实现了传统种养单一模式向集先进技术、产业基地、优质配套、现代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升级;

三是实现了传统的技术合作向区域协作、国际化合作升级,优化了先进生产力的布局结构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其二,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拓宽了新渠道。

农业开发区组织化的平台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了农民“股金+租金+薪金”收入结构的稳定增长。

平湖农开区目前共有农业主体247家,其中农业企业63家,合作社74家,家庭农场110家。涉农企业3家(平湖酒业、红旗米业、善拓机械)。法人经营主体比例从2016年的60.35%提升到目前的89.01%。农开区的项目每年可雇用周边农业工人约300人,可增加工资性收入1000万元,加上合作社分红和土地流转费增加部分,每年为本地农民增收约2300万元。

其中,土地流转用于产业项目约4300亩,平均每亩比原来增加流转费400元,增收1800万;已建成的15万平方米大棚设施强村项目租赁收入500万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整村流转、飞地抱团、参与业态经营等,将原来经济薄弱村转型成了网红打卡村。

今年该农开区将实现所有村集体经常性收入超200万元。近两年农开区招引落地的6个优质农业产业项目成功为本地农民提供约500个产业工人岗位,薪酬从原来的6-8元/小时提升到10-15元/小时,初步统计每年可为本地农民实现增收600余万元。

历史殷鉴证明:“三农”以农民为本,农民以增收为要。平湖农开区终于都做到了。

其三,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创造了新模式。

分散的 低效农业固化了落后的环境保护模式,新型农业发展态势,迫使环境保护环节从末端管理,前移至源头管理。开发区结合水源地生态的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保护、环境提升与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并积极应用和推广新型生态农业生产技术。

诸如,引进的绿迹数字农业生态工厂项目,正在试验和推广清洁水稻生产技术,目前已进行了960亩的种植。据初步测算,凡每亩水稻增加约1000元的技术改造投入,就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使大米品质安全确保、质量提升,亩均收益因此而增加150元左右。

为此,平湖农开区已计划在全区和全市进行面上推广。同时,他们还准备依托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与金山区共建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加快环境质量同步提升,以打造浙沪毗邻区的生态大花园,使农开区既成为农创者的圆梦地,又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

图三, 平湖农开区在深圳设立的域外孵化器工作场景

"是非审之于己,毁益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一一岳麓书院名对

平湖农开区的整个决策过程,就是按照岳麓书院这副曾经造就过我国大批优秀人才的对联行事:从自身劣势的剖析中识是非,又从外部评价中论成败。经过实践检验和社会评估证明,平湖农业开发区是成功的,因为,它是平湖传统农业扬长避短的结果。

平湖农开区自2017年底成立以来,仅用短短的三年时间,成功创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平湖市第一个全国文明镇、浙江省首批4A级景区镇,并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其足迹留下的印记,成为鱼米之乡嘉兴的农业转型之鉴。

首先是招商引资。

与传统农业有別,现代农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经营的比较利益和生产经营者的收入水平虽均非传统农业可比,但由于受传统农业比较利益预期的误导,导致缺失有实力的投资者,资本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招商引资是农业开发区成功的关键。

平湖农业开发区成立以来,成功招引新型农业项目33个,总投资约39亿元,投资强度比开发区设立前明显提升。

和全市各乡镇比,2019年度广陈镇农业投资项目数、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当年完成投资均位列全市第一,占比分别为15.22%、12.33%、22.74%;2017年-2019年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8万元跃升到了18552万元,占本乡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5.15%提升到45.03%。相比较而言,2019年嘉兴全市比重仅为0.22%左右。

其二是提高产出。

投资回報是改变投资者对传统农业比较利益预期误导的有效手段。从平湖农开区的产值分析中可知,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7年的3.18亿元增至2019年的3.5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4亿元,年均可比增长2.3%,全市为1.3%。

而开发区成立前的2010-2016年,年均可比增长一0.7%(全市一0.4%)。2020年前三季度开发区农业增加值可比增长4.9%,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

其三是土地向规模集中。

任何产业的高效率必然与产业的规模效应相匹配,高效农业也如此。为此,平湖农开区积极依托所属集团公司推进土地统一收储流转。截至2020年9月底,农开区收储了1.6万亩,土地流转率达89%,比全市面上高出19个百分点。流转费1200元/亩,较农户自行流转高10%-20%。

2020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面积指标33.1亩,100%用于农业。与此同时,农业开发区实行”退低进高“原则,2018年以来累计淘汰转移农业领域“低散乱”规模经营主体11家、腾退土地1088亩。

其四是向绿色农业要效益。

现代农业之所以可以改变传统农业比较收益预期和提高投资主体信心,源自其产品的生态价值提高了交易时的附加值。

2019年,全开发区实施农业减量技术应用高达6.5万亩,农药减量10.2吨,推广商品有机肥2030吨,化肥减量258吨。主要河流水质考核2017年全不合格,2018年起转获良好,2019年获优秀。明年,他们与水稻所合作的清洁水稻示范项目将推广至1万亩。

另据“绿迹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清洁水稻除了生态效益外,每亩比常规水稻增加经济效益420元,若孕育成品牌,还能再追加效益500元左右。

四,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空中俯视图。

“成功的秘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平湖农业开发区的“智慧农业”向嘉兴全市农业提供的借鉴如下: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升级,除靠劳动和资本投入外,都离不开制度要素的投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与广陈镇合署办公,既淡化了镇区管理边界,又强化了管理合力。

农开区下设农业发展办、招商服务办、文化旅游办等10个职能部门,还组建了全能型的“农小二”服务团队,并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产业招商、项目开发、环境治理、配套提升、主体经营等工作环节全流程跟踪、”一条龙“服务。

他们按照大部制、公司化、专业化原则,组建农开区集团公司,下设金田野农业发展、金丰收产业发展、金凤凰文化旅游等五大专业公司,形成“1+5”集团公司运行模式,分板块负责项目基建、营销企划、文旅开发等工作。值得称道的是,平湖市农开集团公司成功拿下了镇级层面根本无法谈成的农发行2.9亿元政策性融资项目。

2019年以来,农开区年均融资项目数较往年实现翻一番,年均融资规模超5亿元,较原来2亿元的融资规模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倾斜。

首先,农开区从2019年起享受镇财政体制超收分成、农开区域内地块出让金净收益中市级分成部分归属农开区;

其次,平湖市财政连续五年对农开区实行绩效奖励扶持,每年预算安排1500万元,并从生态专项补偿、国有企业贴息专项补助等进行专项补助扶持;

再次,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政策。在申报国家、省级项目中优先考虑农开区。最后,出台系列政策专项扶持农开区。

诸如,出台农业项目准入政策和农业产业“退低进高”政策,从而推进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集聚,淘汰转移了农业领域“低散乱”经营主体,成功引进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龙头项目。

此外,还出台农业新型人才引育等政策,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省级高端人才1人、博士6名、研究生19名。

三是聚焦产业升级。

农开区倾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型、示范型、集约型、高效型、生态型转变,初步构建了涵盖种子种源、科学种植、农业装备、农业服务、农业观光的新型农业全产业链,引育了一批以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荷兰福纳瑞园艺种源中心为代表的拥有种源技术的科技农业项目。

其中,有以三润泰克、绿迹数字生态工厂为代表的科学种植项目;以善拓机械、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农业设施装备制造服务项目;以千瑞翔植保无人机飞防、龙萌湾农创民宿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服务产业项目。

此外,农开区还紧密跟踪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农业“四新”项目和农业综合性服务产业项目,狠抓了农业招大引强,初步构建起“农业硅谷”核心项目群。

农开区成立以来,共招引新型农业项目33个,总投资约39亿元。诸如:

《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6亿元,将形成种源研究、种植培育、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实现相关植物种源商用规格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年销售收入将达2亿元以上;

《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农业一体化服务项目,生产用地120亩,研发建设用地8亩,与以色列耐特菲姆等公司合作,建设示范中心、“瓜、果、菜”水肥一体示范区、国际温室展示区;

《荷兰福瑞纳公司》在的第一个项目就入驻平湖农开区,每年将为全国提供1000万株高端蝴蝶兰种苗,占国内市场的40-60%。

四是注重产乡融合。

根植于农村的农开区的产乡融合,既是农开区发展的初心,又是村乡繁荣的归宿。平湖农开区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农业+旅游”,经过努力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省级首批4A级景区镇,构筑起全省首条跨省”乡村马拉松赛道“,打造沪浙“后花园”。

在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又沟通了广陈、山塘与廊下山塘的历史渊源,演绎了“一桥两山塘”的故事,合力推动了《明月山塘景区》创建国际4A级景区。 进而推动了现代农业与科普、文化、体育、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此外:农开区充分利用特独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和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的集聚优势,推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2019年,农开区与新仓镇和金山区廊下镇、吕巷镇、张堰镇联合打造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该项工作也成为两地一体化建设项目清单中唯一的农业农村领域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首届长三角“田园五镇”青年农创大赛、首届乡村振兴“山塘论坛”、第二届浙沪乡村马拉松赛事,发布了首批20个、总投资56亿元的合作共建项目。

平湖农开区的三年实踐引发的启示是:

党政“掌舵”是关键。

在市场体系尚待完善之际,党政资源具有弥补市场缺陷不可或缺的力量。党委任务是定方向、规划和目标,政府负责统筹落实推动,公司负责建设招商运营,形成一套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

多目标管理是前提。

在综合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社会账的基础上,实现多目标系统的管理,确保了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供给、农村稳定、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等多项目标的统筹。由此设定了专门的重点区域,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探路和典型引路。

科创开道是基础。

农开区的目标管理是打造国际科技农业园,开拓G60科创走廊农业版图,发展科创孵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等,其基础是科技引路。与之相适应,才能积极抢滩数字农业,贯通生产管理、流通营销、科技创新和行业监管,建立农业大数据服务体系等。

要素“活盘”是保障。

由于条块体制的制约,我国的要素资源有待整合。市、镇政府担起了此责,他们努力整合市级条线项目、资金、政策及试点,培训职业农民,引育高端人才,吸引乡贤、青年返乡创业创新,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试水供应链融资、农业设施抵押等,加速了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合力扶持农开区做大做强。

融合驱动是后盾。

现代农业园区是产业链延伸和融合的产物。因此,平湖农开区努力加速农业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和强链,旨在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而带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最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培育标本。

图五,作者在秀州区王店镇谈农村经济

结 论

我国围绕农业转型建立的规模型农业园区,除我市平湖之外,还有台湾,山东聊城科技园,陕西杨陵农科城,天津翠屏湖农科开发园,海南岛美亭农业综合开发区,广东东莞农业新技术开发区,福建泉州马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厦门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福建安溪清水岩农业大观园,上海嘉定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虽各具特色,但万变不离四种模式:

一是以科技开发为主模式;

二是以科技引进、研究、开发和培训并重模式;

三是以科技开发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

四是以单行科技开发为主的模式。

综观上述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其与传统农业的差别,正是两者比较利益差异之所在。而决定这种差异的幅度大小,由以下标尺决定:

一是科技贡献率。

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区,培育的是高新技术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进步与技术贡献是其重要标尺。

二是服务业比重。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异在功能结构,农业越发达,社会化程度越高,劳动分工越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必然会从农业体系中分离出来,独立形成行业。这可从农业社会服务人员占农业劳动的比重中窥知。我国县级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整合组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便是证明。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是要合理、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安全、绿色、高效的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

我始终笃信,从哲学三大终极命题思考,农村经济是一切经济之源,乡村是城市之母,它是人类退守自如的起点和归宿。忘记了农村,无异于失去了初心。

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它需要的是投入,而非放任;是规模,而非分散;是反哺,而非索取。但还需补充的一句是:农业固然需要集中和资本,但更需要个性和文化。各级政府只要对农业有“心”,便有”信“,必有“果”。这也是我对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情有独钟之缘。

--END

文 | 朱荣林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发展研究中心原上海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嘉兴发展规划院名誉院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奋进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下一篇:三润园区大樱桃相继熟啦!n个采摘园区随你挑 返回
联络三润
电话:1392004712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新元科技园A座A门901 邮箱:18610595411@163.com 网址:www.sangreen.cn
Copyright©2015-2021版权所有:北京三润泰克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600089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613号